您现在的位置:军艺首页 > 文艺创作 >

解放军艺术学院建院50周年感怀:文学发烧友落叶生根, Story 2

  二

  我在军艺的收获,首先要算是对文字功底的磨练。在学习的两年间,知识的积累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了更大的能量。我抓紧时间进行创作,写下了二十余万字的作品。虽然没有闻名于世的鸿篇巨著,但却凝结着我对工作、学习和生活的感悟与思索。毕业之前,我把自己写下的部分文章进行了整理,出版时,取名《欲立集》,也算是对我军艺学习生活的一个小结。

 

  离开军艺后,我进入了总政机关工作,并常年与公文材料打交道。按理说,文学创作与公文材料写作,一个讲究形象思维,一个讲究逻辑思维,其风格相去甚远,但我却觉得二者可以相互借鉴融合。记得刚到总政工作时间不久,领导安排我到北京军区某团调研指导员队伍建设情况。临行前,我查阅了大量资料,做了充分的准备。可来到团队后,面对那些朴实无华、默默奉献的指导员,总是感到,呆板单一的笔法难以将他们的风貌特别是真情实感展现出来。

 

几经思索,最终我决定打破传统的公文模式,用报告文学的形式来写这份调研材料。为了掌握真实的第一手情况,我谢绝陪同,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,只身在团队蹲了20多天,与每一名指导员交朋友,同吃同住同操课,切实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,并充满激情又不失准确地描写刻画出来。回京后,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,把这份非常另类的调研报告向上呈报,没想到得到的是首长的拍案叫好,有些建议还进入了高层决策。

 

  初出茅庐,军艺就以这种方式,让我收获了一份不可多得的馈赠!更为可贵的是,它为我打开了材料写作的一扇“窗”——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文章,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、严谨的文理,还要有清新的文风和创新性思维。在我以后长期从事的文字工作中,这扇“窗”让我受益匪浅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受益愈发显现也愈发厚实。

 

  三

 

  文化工作管理系的学员大都是部队的文化干事,吹拉弹唱样样都要学,样样都要会,被称为小能人,甚至是“万金油”。这些“杂学”型干部,在基层部队很受欢迎,在军艺提高的文体技能在军营中大有用武之地。

 

  作为这个系的一名学员,我和同学们一起刻苦求知,熟练掌握了一些文体技能。毕业后,这些技能帮助我不断地拓展工作领域,或者说,为我在不同岗位上开展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方法手段。

 

  到作战部队任职后,我经常到基层调研、检查和蹲点。每到一处,我总要和官兵一起出早操、打篮球或乒乓球,有时还给他们教歌或介绍影评知识,很快就能拉近同他们的距离,融洽感情。

 

  2008年7月,奥帆赛前夕,青岛爆发了百年不遇的浒苔灾害,直接威胁着奥帆赛的正常举行。为抗击浒苔,我和师长奉命率领3000多名官兵、200多台车辆机械火速赶赴青岛。烈日炎炎下,海边的气温高达40度,站几分钟就要浑身大汗,而日益临近的奥帆赛又要求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,用最快的速度、最高的质量完成浒苔清理任务。为了舞官兵的斗志,我又拣起了在军艺练就的老本行,与宣传科的同志在沙滩上组织了一场战地动员。“战场”上立起广播台,反复播放着官兵中涌现的感人事迹;海面上打出齐鲁铁甲师的战旗,“有我铁甲雄师在,决不允许浒苔在”的口号响彻海天;浒苔中,我和师里其他领导身先士卒,一面动手清理,一面现场鼓动。一系列战地宣传激发了部队的冲天斗志,官兵们个个像猛虎下山,以人均1天1吨半的速度清理浒苔,许多的官兵出现了双腿浮肿、身上暴皮等症状,却没有一个叫苦叫累。经过连续10天的奋战,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,受到地方政府和岛城人民的高度赞誉。当我们返回时,岛城万人空巷,群众夹道欢送,老百姓连连高呼“向解放军学习致敬!解放军万岁!”

 

  去年9月,一曲曲颂歌响彻神州大地,一首首军歌飞扬军营内外,总政组织的“军歌嘹亮颂祖国”歌咏比赛成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前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在全军成百上千的参赛队中,国防大学将校合唱团无疑是其中较为特殊的群体,并获得了一等奖的佳绩。而凭借军艺几年的被动式声乐熏陶,我居然被选为合唱团的四大领唱之一,据反映表现还不错。

 

  四

 

  如果说文字功夫和文体技能的提高,是军艺给予我看得见、用得着的有形收获的话,那么,对真善美的深入理解和执着追求则是军艺给予我一种无形的收获。
(责任编辑:解放军艺术学院)